茅堂检校收稻二首
杜甫〔唐代〕
香稻三秋末,平田百顷间。
喜无多屋宇,幸不碍云山。
御夹侵寒气,尝新破旅颜。
红鲜终日有,玉粒未吾悭。
稻米炊能白,秋葵煮复新。
谁云滑易饱,老藉软俱匀。
种幸房州熟,苗同伊阙春。
无劳映渠碗,自有色如银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三秋之末成熟的稻米,生长在百顷平整田地之间。
庆幸这里没有过多的房屋遮挡,不妨碍欣赏那远处云山。
天气转寒,品尝新的稻米使我旅途愁容得以舒展。
这红稻整天都有,那珍贵的米粒也并未对我吝啬,让我尽情享用。
煮熟的稻米饭色泽洁白诱人,秋收的葵菜煮食后更添新风味。
谁说这滑溜溜的米饭容易让人饱腹?我觉得这软糯的口感恰到好处。
幸运的是,这些稻谷在房州地区种植得颇为成功,它们与伊阙春日的幼苗一同生长。
不用费力去映照那渠碗,这稻米本身就有着如银色泽。
注释
旅颜:旅人困顿愁苦的面色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
村夜
白居易〔唐代〕
霜草苍苍虫切切,村南村北行人绝。
独出前门望野田,月明荞麦花如雪。(前门 一作:门前)
夜归鹿门山歌
孟浩然〔唐代〕
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
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
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。
杜工部蜀中离席
李商隐〔唐代〕
人生何处不离群?世路干戈惜暂分。
雪岭未归天外使,松州犹驻殿前军。
座中醉客延醒客,江上晴云杂雨云。
美酒成都堪送老,当垆仍是卓文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