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梅风·蔷薇露
马致远〔元代〕
蔷薇露,荷叶雨,菊花霜冷香户。梅梢月斜人影孤,恨薄情四时辜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蔷薇花沾着点点清露,圆圆的荷叶上贮满雨滴,菊花上结满一层秋霜,凄冷的庭院里香气弥漫。梅花梢上月亮斜挂,人影孤孤单单的,可恨薄情的人辜负了四季的美好时光。
注释
蔷薇、荷叶、菊花:分别代表春天、夏天、秋天。
四时辜负:指辜负了四季的美好时光。
创作背景
马致远“落梅风(寿阳曲)”重头小令共二十三首,内容都是言情,见于《阳春白雪》,这支小令是其中的第二十一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陈鹏 闫丽红·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·武汉:崇文书局,2020
赏析
此曲以景入情,通过对“蔷薇”“荷花”“菊花”“梅花”这些标志四季的花和“露水”“夏雨”“秋霜”“梅影”四季景物的变化,表明女主人公一年四季始终盼望着情人或丈夫归来,却最终毫无结果,因而怨恨对方的负恩薄幸。小令把女主人公的心情描写得异常生动真切,极富情致。“蔷薇露”展现出晶莹剔透的露珠蓍薇花上滚动的美好画面。这些露珠像是女子的眼泪,孤单地落在蔷薇上。在蔷薇花面前,女子孤单地等自己的爱人,她感受不到花的美丽,只有孤寂伤感。“荷叶雨”,在古典诗词中,荷与雨的关系非常密切。如李商隐《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》“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”晏殊《渔家傲》:“荷叶荷花相间斗,红娇绿嫩新妆就。昨日小池
简析
此曲从四季景物的变化说明女子一直盼望着情人或丈夫,从春天盼到夏天,从夏天盼到秋天,从秋天盼到冬天,最终毫无结果,因而怨恨对方的辜恩薄幸。全曲以景入情,巧妙地将四时的景物和女子的心境结合起来,通过“蔷薇花”等众多意象,描绘出一幅女子苦苦思念情郎的图画,描写异常生动、真切,极富情致。
马致远
马致远(1250年-1321年),字千里,号东篱(一说字致远,晚号“东篱”),汉族,大都(今北京,有异议)人。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、白朴等人,生年当在至元(始于1264)之前,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(1321—1324)之间,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,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、散曲家。 79篇诗文 156条名句
蟾宫曲·别友
周德清〔元代〕
倚篷窗无语嗟呀,七件儿全无,做甚么人家?柴似灵芝,油如甘露,米若丹砂。酱瓮儿恰才梦撒,盐瓶儿又告消乏。茶也无多,醋也无多。七件事尚且艰难,怎生教我折柳攀花。
陆九龄传
《宋史》〔元代〕
陆九龄,字子寿。八世祖希声,相唐昭宗。孙德迁,五代末,避乱居抚州之金溪。父贺,以学行为里人所宗,尝采司马氏冠昏丧祭仪行于家,生六子,九龄其第五子也。幼颖悟端重,十岁丧母,哀毁如成人。稍长,补郡学弟子员。
时秦桧当国,无道程氏学者,九龄独尊其说。久之,闻新博士学黄、老,不事礼法,慨然叹曰:“此非吾所愿学也。”遂归家,从父兄讲学益力。是时,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,退居临川,少所宾接,一见九龄,与语大说,尽以当代文献告之。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,翻阅百家,昼夜不倦,悉通阴阳、星历、五行、卜筮之说。
性周谨,不肯苟简涉猎。入太学,司业汪应辰举为学录。登乾道五年进士第。调桂阳军教授,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,未上,会湖南茶寇剽庐陵,声摇旁郡,人心震摄。旧有义社以备寇,郡从众请,以九龄主之,门人多不悦。九龄曰:“文事武备,一也。古者有征讨,公卿即为将帅,比闾之长,则五两之率也。士而耻此,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。”遂领其事,调度屯御皆有法。寇虽不至,而郡县倚以为重。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,曰:“是固男子之事也。”岁恶,有剽劫者过其门,必相戒曰:“是家射多命中,无自取死。”
及至兴国,地滨大江,俗俭啬而鲜知学。九龄不以职闲自佚,益严规矩,肃衣冠,如临大众,劝绥引翼,士类兴起。不满岁,以继母忧去。服除,调全州教授。未上,得疾。一日晨兴,坐床上与客语,犹以天下学术人才为念。至夕,整襟正卧而卒。年四十九。宝庆二年,特赠朝奉郎、直秘阁,赐谥文达。
九龄尝继其父志,益修礼学,治家有法。阖门百口,男女以班各供其职,闺门之内严若朝廷。而忠敬乐易,乡人化之,皆逊弟焉。与弟九渊相为师友,和而不同,学者号“二陆”。有来问学者,九龄从容启告,人人自得。或未可与语,则不发。尝曰:“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,言之激,适固其意;少需,未必不自悟也。”
广汉张栻与九龄不相识,晚岁以书讲学,期以世道之重。吕祖谦常称之曰:“所志者大,所据者实。有肯綮之阻,虽积九仞之功不敢遂;有毫厘之偏,虽立万夫之表不敢安。公听并观,却立四顾,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,弗措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