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捣衣诗

柳恽 柳恽〔南北朝〕

行役滞风波,游人淹不归。
亭皋木叶下,陇首秋云飞。
寒园夕鸟集,思牖草虫悲。
嗟矣当春服,安见御冬衣?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你迟迟未归,是因为被风波阻拦所以滞留下来了吧!
我这里已是秋风起而木叶下,你所在的陇首一带,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。
萧瑟凄寒的园圃中,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;窗户下,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。
等我裁好寒衣寄到你那,只怕那里已是春回大地,应穿上春服了,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?

注释
行役:旧指因服兵役、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。泛称行旅,出行。
亭皋:水边的平地,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。
木叶下:化用《楚辞·九歌·湘夫人》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的意境。
陇首:陇山之巅,此处泛指北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鉴赏

  柳恽以《江南曲》“汀洲采白苹,日落江南春”之句闻名后世。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《捣衣诗》中“亭皋木叶下,陇首秋云飞”一联,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。古人在裁制寒衣前,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,用木杵捶捣,使其平整柔软。捣衣的劳动,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,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。六朝这类诗甚多,谢惠连的《捣衣诗》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,其中有句云:“檐高砧响发,楹长杵声哀。微芳起两袖,轻汗染双题(额)。”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。

 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。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:“行役滞风波,游人淹不归。”古代交通不便,南方水网地区,风波之险常是游子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捣衣诗》是一首五言律诗。诗的首联说女子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;颔联写深秋景色;颈联由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;尾联是思妇的内心独白。这首诗对捣衣劳动本身不作正面描写,旨在抒写捣衣的女子对远人的思念、体贴,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。

柳恽

柳恽

柳恽,字文畅,生于宋泰始元年(465年),卒于梁天监十六年(517年)。祖籍河东解州(今山西运城),南朝梁著名诗人、音乐家、棋手。梁天监元年(502午)萧衍建立梁朝,柳恽为侍中,与仆射,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。以后在朝中,历任散骑常侍、左民尚书,持节、都督、仁武将军、平越中郎将、广州(今广东广州)刺史。又“征为秘书监、领左军将军”。曾两次出任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)太守,“为政清静,人吏怀之。梁天监十六年 (517年)卒,享年53岁。赠侍中,中护军。 21篇诗文  54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学刘公干体五首·其三

鲍照 鲍照〔南北朝〕

胡风吹朔雪,千里度龙山。
集君瑶台上,飞舞两楹前。
兹晨自为美,当避艳阳天。
艳阳桃李节,皎洁不成妍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望梅止渴

《世说新语》〔南北朝〕

  魏武行役失汲道,军皆渴,乃令曰:‘前有大梅林,饶子,甘酸可以解渴。’士卒闻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少年子

王融 王融〔南北朝〕

闻有东方骑,遥见上头人。
待君送客返,桂钗当自陈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